返回列表 发帖

如何与人沟通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柯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自以为是的人在沟通时对待他人说话都有四种反映倾向:

    一、 进行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二、 追根究底--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探察别人的隐私;

    三、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四、 想当然耳--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我们举例来看一对父子的谈话,先从父亲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沟通:

    "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怎么回事?"(追根究底)

    "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

    "现在的确看不出好处来,我当年也有同样的想法,可是现在觉得那些知识还满有用的,你就忍耐一下吧!"(好为人师)

    "我已经耗了十年了,难道那些x+y能让我学会修车吗?"

    "修车?别开玩笑了。"(价值判断)

    "我不是开玩笑,我的同学王明辍学学修车,现在月收入不少,这才有用呢!"

    "现在或许如此,以后他后悔就来不及了,你不会喜欢修车的。好好念书,将来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好为人师)

    "我不知道,可是王明现在很成功。"

    "你尽了全力了吗?这所高中是名校,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好为人师、价值判断)

    "可是同学们都有同感。"

    "你知不知道,把你养到这么大,妈妈和我牺牲了多少?已经读到高二了,不许你半途而废。"(价值判断)

    "我知道你们牺牲很大,可是不值得。"

    "你应该多读书,少看电视--"(好为人师、价值判断)

    "爸,哎--算了吧,多说也没用。"

    这位父亲用心良苦,可是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问题。如果我们仔细分辨,会发现孩子在这个沟通当中的心态:

    "上学真是无聊透了!"(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

    "怎么回事?"(父亲有兴趣听,这是好现象。)

    "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我在学校有了问题,心里好烦)

    "现在的确看不出好处来,我当年也有同样的想法。"(哇!又提当年勇了。我可不想翻这些陈年旧帐,谁在乎他当年求学有多苦,我只关心我自己的问题)可是现在觉得那些知识还满有用的,你就忍耐一下吧!"(时间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但愿我说得出口,把问题摊开来谈。)

    "我已经耗了十年了,难道那些x+y能让我学会修车吗?"

    "修车?别开玩笑了。"(他不喜欢我当修车工,不赞成休学,我必须提出理论根据。)

    "我不是开玩笑,我的同学王明辍学学修车,现在月收入不少,这才有用呢!"

    "现在或许如此,以后他后悔就来不及了,你不会喜欢修车的。好好念书,将来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又要开始说教了,你怎么知道我不喜欢修车。)

    "我不知道,可是王明现在很成功。"(他没有念完高中,可是混的很不错。)

    "你尽了全力了吗?"(又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但愿爸能听我说,我有要事跟你说。)

    "这所高中是名校,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唉,又换个话题,我只想谈我的问题。)

    "可是同学们都有同感。"(我有根据的,不是信口雌黄)

    "你知不知道,把你养到这么大,妈妈和我牺牲了多少?"(又是老套,想让我感到惭愧。学校很棒,爸妈也了不起,就只有我是个混蛋。)

    "已经读到高二了,不许你半途而废。"(你们根本不了解我。)

    "我知道你们牺牲很大,可是不值得。"

    "你应该多读书,少看电视--"(问题不在这里,爸,你根本不明白,讲也讲不通,根本不该跟你谈的。)

    "爸,哎--算了吧,多说也没用。"

    这个例子充分显示出有效的沟通是多么不容易,了解他人又是多么重要。
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设身处地地倾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复述语句,这至少能让人专心聆听;

    "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你已经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语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是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第四阶段的方式来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白。

    再以前面的例子说明:

    "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

    "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对,这正是我的感觉。)

    "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

    "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处。"(想想看,我是那么说的吗?)

    "对,学校教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王明,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

    "恩……"

    "恩,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也许会后悔。"

    "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做错了决定。"

    "一定会的,现在在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

    "教育很重要。"

    "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吧?"

    "你不想让妈知道?"

    "不是啦,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的。今天学校举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我已经高二了。"

    儿子终于说出真话,原来他担心阅读程度不如人。此时才是父亲发挥影响力,提供意见的时候。不过在开导过程中,仍然要注意孩子言谈间所表达的讯息。若是合理的反应不妨顺其自然,但情绪性反应出现时,必须仔细聆听。

    "我有个构想,也许你可以上补习班加强阅读能力。" "我已经打听过了,可是每星期要耗掉好几个晚上。" 父亲意识到这是情绪性反应,又恢复设身处地的倾听。

    "补习的代价太高了。"

    "而且我答应同学,晚上另有节目。"

    "你不想食言。"

    "不过补习如果真的有效,我可以想办法跟同学改期。"

    "你其实很想多下点功夫,有担心补习没用。"

    "你觉得补习会有效吗?"

    孩子又恢复了了理性,父亲则再次扮演导师的角色。

    有时候,不要别人开导,只要能畅所欲言,就已经足够让人厘清问题,甚至找到答案。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将会惊讶对方会达到毫无保留的程度。但前提是,你必须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不存私心。有时甚至你不用言语,仅仅一分心意就能感动对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