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这段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里,亲朋好友、同事熟人之间互致问候必不可少。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前人们都是写信、打电话或者登门拜访;而最近几年,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拜年逐渐流行起来。据统计,2005年春节期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全国短信发送量为110亿条,拜年短信是其中的主力。
从大年三十零时到24时,仅北京移动的短信量就达到1.7亿条,是平时的4倍;晚8时的高峰量为1700万条,是平时的5倍——短信已成为现代人逢年过节的主要问候方式。
短信祝福流行,那么,现代人会不会因此产生依赖心理,如果没有短信或是不发短信,就会焦虑不安呢?在专家们看来,“为短信所困”已经成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短信困扰现代人
说起短信,李晓新(化名)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今年春节,她最愁的就是没有换一个功能更新的手机。她的手机一次只能发5条短信,而在手机的通讯录里,有200多个好友、熟人,其中大部分都得发短信拜年。去年除夕那天,她足足用了大半天才发完所有“该发的”短信。“朋友们都给我发了,我也得回啊。”李晓新告诉记者。
与李晓新愁发短信相比,刘明(化名)怕的是收短信。他对记者说,拜年短信往往集中在除夕那一天。在这一天里,短信声就像漏水的水龙头一样“滴答个不停”,有时一顿饭都要收到十几条。有些短信末尾不署名,还得花时间弄清楚是谁发的,生怕得罪了人。“弄得饭都吃不好”。
说起这些短信带来的困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衣新发说,现代人过节,发短信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遇到春节这样的节日,发个几十条很平常,有个别人甚至能发几百条。中国人向来讲究礼尚往来,别人给自己发了,那就得给别人回,不然就会“有心理负担”。短信得费心思琢磨内容,还要花时间去发,而且,节日难得和亲人朋友团聚,聊得正开心,短信来了,难免会让人产生烦躁和厌烦心理。发短信时,手指还会受累。现在的手机越来越小,按键越来越密,大量发短信很容易导致手指疲劳。
“功利短信”最累人
为什么短信会让人觉得累?北京大学心理学专家、国内某知名市场与媒体研究公司研究员雷龙云指出,不是所有短信都“累人”,让人紧张的是那种“功利短信”。
张芸(化名)是一家企业的销售经理,经常得跟人打交道。她告诉记者:“挺害怕过节的,尤其是春节那几天,手机成天响个不停……一想到要发那么多短信,还有那么多短信要回,头皮就发紧。尤其是客户的短信,得高度重视,得罪不起啊。”像张芸这样的情形,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
雷龙云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除了亲情交往,还有功利性质的交往。中国是人情社会,为避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很多人都很注重平时维持“人情”,以使日后交往方便。而过年过节,正是维护“人情”的最佳时机。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人际交往中的交换理论。雷龙云告诉记者,这种功利性交往的最基本表现,就是维持联络。对于商务活动中的客户,维持现阶段的交往,可以保证下一阶段的合作和利益,是万万不能疏忽的。另外,中国人讲究“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变得“有用”,因此过节时发个短信,也能表示自己还想着他们。还有一些人,则是希望通过发短信来展示个性,给别人留下一个深刻印象。
这些“功利短信”是最累人的。雷龙云说,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很讲究“人情”——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嘛。张芸的情况就属于这一类。
短信问候比不上电话、贺卡
短信维持住了“人情”,但是与书信、电话、贺卡等方式相比,它真的能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吗?
中山大学心理学专家张小东说,节日期间互相问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过去我们经常在过节时走亲访友,寄送贺卡,打电话。但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闲暇时间越来越少,使得很多人远离亲朋好友,因此改用短信来表达祝福。这实际上是中国人礼节观、人情观的一种延续。但是,短信拜年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衣新发认为,常言道,家书抵万金,手写的书信和贺卡,往往使人一看到亲友的字迹,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但短信缺乏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与电话相比,短信不是实时沟通,缺乏一对一的交流,难以体会对方的心情。而且,很多人为了省事,从网上下载短信或是将朋友发来的短信转发,这会让人感觉不真诚。至于传统的走亲访友,短信就更不能与之相比了。
不过,雷龙云指出,短信毕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视频电话等拜年方式也会流行开来。无论电话还是贺卡,尽管形式有了很大变化,但祝福和关心的内涵并没有改变。甚至有一些老年人也在积极学习发短信,以此保持与社会同步。
如何排解短信压力
短信会带来困扰,但往往又不得不发,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法排解“短信压力”。
雷龙云指出,要排解这种压力,首先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认识上来看,做自己感到抵触的事情,心理学上称之为行为认知不一致。但是,既然必须做,那就一定要做好。就拿发一些“功利短信”来说,这时可以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思、有创造性的事。这样,通过宽慰、调节自己,缓解压力。
其次,也可以在技术上采取一些排解的手段。比如下载、转发、群发等,虽然有些“偷懒”,但确实可以减少“劳动量”,从而减轻短信带来的压力。另外,如果需要发送大量个性化短信的话,可以采取提前编写或者提前发送的方式,不要都集中到除夕、春节那几天。只要时间安排得当,也能很轻松。
第三,可以对联系人分类,如亲朋好友、客户、同事等,有区别地发短信。有些人可以编辑个性化短信,有些人群发就可以了,还有一些甚至可以不发。这些办法,既减轻了劳动量,还能减少收短信带来的困扰。
雷龙云还认为,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可以采取不一样的应对方式。如从事研究等与外界交流不多的工作的人,在过节的时候,除了自己的亲戚朋友外,没必要发太多短信。相反,对于从事市场、销售等工作的人,则是非发不可。
亲朋好友的短信最舒心
“功利短信”让人困扰,但就像雷龙云所说,有些短信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发、用心读的。这些短信,指的就是来自或发给亲朋好友的短信。张小东告诉记者,节日期间,收到短信,就等于收到了一份牵挂,一份关心。而给亲朋发送短信,则代表着一份真心的问候。亲戚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沟通,是最不容易让人产生压力的。因此,人们也非常乐意收到来自亲朋好友的短信问候。
因此,雷龙云建议,发给亲友的短信,最好自己编写,即使编得不好也没关系,因为“对亲情来说,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而且,个性化短信是用心思考过的,充满真情实感。有些个性化的短信,如精心编辑的彩信、手写体的短信等,更容易打动人,也能勾起亲朋好友之间的美好记忆。而转发、下载的短信往往会“撞车”,这会让收短信的人觉得对方不够用心、不够真诚,回起短信来也不是很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