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掉渣烧饼“家谱”有点乱
[打印本页]
作者:
eve
时间:
2006-4-17 17:01
标题:
掉渣烧饼“家谱”有点乱
乡味原食品公司自称正宗目前只有13家加盟店而其他各家也都自有来历。
工商:“掉渣饼”很难申请注册商标律师:“配方”秘制成的调料可以申请专利
“我们从去年底就已经停止了加盟,目前正宗掉渣饼在北京只有13家店。”昨天,号称将掉渣饼第一个引入京城的北京乡味原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马红洁向记者表示。
记者观察后发现,目前各种掉渣饼还存在价格不一致的现象,有的是2元一张,有的是2.5元一张。此外,不同店铺所出售的掉渣饼,大小往往还存在着一些差别。
马红洁说:“现在‘掉渣’两字随处可见。但他们打的旗号不是‘掉渣饼’,而是‘掉渣烧饼’、‘掉渣烤饼’或是 ‘掉渣馅饼’等别的名字,与我们的掉渣饼没有关系。”
马红洁还表示,他的掉渣饼用的一直都是带有彩色印刷的白色纸袋,纸袋很厚,不会漏油。
马红洁称,在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掉渣饼的配方。“配方来自湖北,当地有很多人都会做这种饼,但味道不一样。我选择了一家味道最好的,和他签了协议。”马红洁说。
2005年夏秋之际,马红洁在劲松东口开了京城第一家掉渣饼店,但从2005年年底开始,他们就不再发展加盟店了,目前一共是13家。
记者调查
的确不是一家子都说自己是正宗
记者今天走访了几家“掉渣”店,其中“老掉渣烧饼”强调自己是土家族特色、湖北武汉施恩风味,自称是独一家。
另有一家也叫“掉渣饼”的店面,自称由磊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授权,在北京有近20家店。
另一家“掉馅儿烧饼”声称是“中国人自己的比萨”、“西式比萨的正宗始祖”,由北京小石灶乡村食品管理公司授权。这几家公司都是2005年开始发展加盟商。
而“掉渣渣烤饼”的店主则表示,加盟“掉渣饼”只需向他们交纳3000元“学费”,就可以轻易实现。至于总公司的名称与地址,店主说不上来,包装袋上的加盟电话,有的是他们自己的电话,有的是“师傅”店的电话。文/闫新红鲁曼
工商说法
“掉渣饼”很难申请注册商标
今天上午,市工商局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掉渣饼是一种食品名称,所以很难注册成商标。
“就像‘鸭脖子’一样,不能把‘鸭脖子’这三个字注册成商标,只能把‘鸭脖子’的品牌注册为商标。从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来讲,行政执法部门只能去保护注册商标,而不是去保护商品名称。”据介绍,目前工商部门只能查询到企业的登记注册及变更时间,至于企业增添了什么口味的新品种,则不需要向工商部门汇报,因此工商部门也无从了解谁是掉渣饼的最早经营者。“不过,任何企业都有权利申明他拥有几家加盟商。”
律师提示
“配方”秘制成的调料可申请专利
“掉渣饼”不能注册成商标,那掌握配方者如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呢?今天上午,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津燕说:“可以通过申请知识产权专利来进行保护。”不过她表示,我国在专利保护方面,不受理“配方”的申请,只接受使用“配方”制成的产品。
“对企业来说,可以把调制好的调味料成品进行专利申请,获得保护。”
作者:
eve
时间:
2006-4-17 17:01
标题:
“土家掉渣烧饼”陨落在“连而不锁”
同样是配方,可口可乐可以在100多年时间里产销全球,而土家烧饼却熬不过几个月。土家烧饼之前,沈城又有黄蚬子、爆烤鸭、灶台鱼等,也都在短时间之内席卷市场,又在短时间内如潮水般退去。短暂的创富过程如此相似,形成一种独特现象。那么,这种循环往复的“土家烧饼现象”,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沈阳市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将之归结为“连而不锁”,即母店用技术转让的方式连了许多子店,但这些子店各自为政,又靠从母店买的配方,发展自己的子店,子店与母店间没有任何约束,这才造成土家烧饼店无限无序发展。
他说,其实,连锁经营模式是非常适合餐饮企业的,但靠技术转让或卖“牌子”连而不锁,势必会导致“一窝风”,加速市场饱和,今后,沈阳市将对连锁加盟进一步规范,避免商家打着加盟旗号,连而不锁。
“在没有得到保护之前,经营者不应该将自己的配方告诉加盟商。事实上,配方是经营者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东西。” 沈阳市知识产权部门相关负责人则认为,肯德基和麦当劳在经营之初并没有急着让自己的产品面市,而是首先申请专利和商标,这样后来者就没有任何可乘之机了。而且,麦当劳、肯德基和可口可乐这样的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但在与加盟商合作时,尽管已经取得专利,经营者仍然通过配送方式自己控制配方。
不过,一些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土家烧饼经营者也对记者表示,由于法律程序问题,在自己注册专利后需要等待18个月才能得到审批,而这18个月则给仿冒者们一个相当大的空间。事实上,不到6个月,土家烧饼就已经被复制了不下百次。
对此,沈阳市知识产权部门相关负责人提醒商家,其实除了寻求商标配方的专利保护外,土家烧饼还可以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市面上所有的土家烧饼的店面装饰和产品外包装都差不多。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店铺外观和商业装饰权也是受到保护的。因此,土家烧饼完全可以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不正当竞争”起诉侵权者。在起诉前,可以请律师帮助固定证据,也可以请公证部门作证据固定。
作者:
eve
时间:
2006-4-17 17:02
标题:
谁是“掉渣烧饼”的幕后大赢家?
有一种号称“中国比萨”的土家族烧饼从武汉火到上海,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急速蔓延全国,制造了一个无声的土家族“超女”创富传奇故事。这种小吃的创始人据传是一位女大学生,被人冠以“烧饼西施”、“烧饼皇后”的名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靠传授技术和收取加盟费就淘到了上百万元。但她并不是真正的大赢家!
开一家烧饼店的最大固定资产就是一台价值3000元左右的电烤炉,最大的无形资产就是一个几乎公开的所谓调味料配方,加工技术非常简单,烧饼2元钱一个,在许多地方要排队才能买到,生意非常红火。
在赚钱效应的驱动下,引来无数的淘金者,有急着加盟的,有在网上倒卖配方的,更招来了一群李鬼,打起各种各样的“烧饼大王”招牌骗取加盟费。
由于创始人没有预先为竞争对手设置任何壁垒,仿冒者很容易就大批拥入,跟风赚快钱,于是乎,大街小巷,有人气的地方就有土家族烧饼店,市场竞争白热化,原来付出高额加盟费的经营者利益被侵害,进退两难,纷纷要求返还加盟费。现在,创始人已经忙着躲债去了。
在这场烧饼大战中,损失最大的无疑是烧饼创始人,那么,幕后的大赢家是谁呢?
许多人都看到了那些假冒的大李鬼和在网上倒卖几乎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所谓“秘方”的小李鬼,却没有看到背后真正的大赢家—电烤炉制造厂家,仿冒者越多,需要购买的设备越多,它们自然赚得越多。
据说,现在,这种电烤炉因为购买者太多,已经涨价了。这就叫“蚌蛤相争,渔翁得利”!
本来这中间的巨额利润应该属于创始人的,但因为她道行太浅,没有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赚取的不过是一点蝇头小利而已。
要赚取超额利润,最优化的战略举措是通过增值服务带动产品销售,因为由增值服务带来的隐形利润往往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利润,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麦当劳卖的不仅仅是汉堡,它更是全球最大的隐形地产商,所有的店面都开在世界各地的黄金地段,增值空间无限。
如果土家族烧饼创始人有这种战略思维,其实即使没有商标、专利等壁垒设置也没有关系,只要掌控全国的电烤炉生产厂家就可以了。
当竞争对手蜂拥而入的时候,提高电烤炉的销售价格,就可以不靠烧饼赚钱了,从电烤炉代理中获取的差价已经足够了。
甚至可以像柯达故意放开相机的生产专利,从胶卷上赢利一样,既然该项目毫无秘密可言,干脆彻底公开生产加工技术,让其他人模仿去吧,自己坐收电烤炉代销差价,岂不更简单、直效,获利更有保障、更丰厚一些。
这也为许多设备厂家提供了一种增值赢利模式:赚想赚钱的人的钱要容易得多。
如果单独出售一台设备,对客户来说,那就是投入,是成本;换一种思路,如果将卖设备转化为卖一个赚钱的项目,就不一样了,投入的设备成了利润中心,客户自然痛快买下来。
在这个一切成功的必需要素都已经存在的今天,战略眼光已经显得比能力更加重要!
欢迎光临 奇纳论坛 (http://kinasoft.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