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彼得斯:德鲁克是我的敌人
[打印本页]
作者:
dore
时间:
2006-4-28 16:25
标题:
彼得斯:德鲁克是我的敌人
“德鲁克是我的敌人”
汤姆从来就不是一个深刻的管理思想家,许知远曾经这样描述彼得斯,“他喜欢将那些流行的词语、还算有趣的笑话一股脑塞进他的畅销书里,和管理思想搅拌起来。”彼得斯的书,不仅是企业界,就连普通人也拥而读之。德鲁克就曾说:“当玛丽婶婶要为高校毕业的侄儿送一份礼物时,选择的是《追求卓越》这本书。”即使是痛批彼得斯最力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有两个优点:第一,他能够让管理这一类最枯燥无聊的题目,变得十分有趣。第二,他对企业内部运作知之甚详。
彼得斯认为,当今企业管理的最大问题是:缺少疯狂。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疯狂的时代需要疯狂的组织(Crazytimescallforcrazyorganization)。”对于德鲁克推崇的管理阶层、命令和控制以及组织严密的商业运作,彼得斯颇为不满,“在我的眼中,德鲁克是我的敌人,一个很棒的敌人”。
在《管理的解放》一书中,彼得斯提出应该建立一种富有弹性、能够及时调整、满足当时经营者需要的新型公司。新型公司结构的关键就在于借助网络,能够在顾客之间、供应商之间、任何有助于生意的人之间实现实时的沟通。他认为企业必须走向一种基于“商业网络”而不是基于“所有权”的新规模观,即一个企业的规模不是看它的资产数量,而是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迅速、灵活、富有弹性地吸纳、消化企业边界外各种资源,能有效地缩小新市场的进入成本和旧市场的退出成本。
“倘若说,查尔斯·泰勒所开创的科学管理将人置于制度压迫下,从而获得了工业时代的效率的话,那么彼得斯则是大胆地将非理性思潮引入管理界,将对个人的尊崇提升至组织之上,并将个人的创造力在商业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极致。”在彼得斯眼里,企业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复杂多变的,他在《乱中取胜》、《管理的解放》中倡导“走来走去的管理”、“讨厌鬼工作室”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方法。
“毫微秒”时代
汤姆·彼得斯在他的成名作《追求卓越》中,通过对43家卓越企业的分析,重拾了美国商业的卓越之处。在面临日本公司对美国公司大肆蚕食的80年代初,《追求卓越》扮演了美国商业的拯救者的角色,并使得“卓越”成为企业管理的经典术语。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此书中出现的那些称得上卓越的公司两年后并不都再是卓越的了。面对本书的致命弱点,彼得斯迅速地改变了视角,在他的下一本书《乱中取胜》中,勇敢地宣布:“没有卓越的公司。”在此书出版20年后,书上描写的43家“卓越”公司几乎全数亏损、倒闭、或重整。对此,彼得斯的解释是,任何管理原则都只适用于某一段时间。
于是,批评者们很快就发现了他的缺陷——思想很少有连贯性。今天他所赞扬的事情很容易地就在他的下一本书中被抛弃了——“当我对前一部作品感到厌恶和困扰时,我就决定写一部新书。”
彼得斯对自己的思想大胆抛弃和纠正的态度,正是他看待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管理的态度。
“市场变得像时装、流行色一样不可捉摸,产品更新必须跟上这个‘毫微秒’时代。”他认为,标志如今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是诸如“混沌”(chaos)、“疯狂”(crazy)以及“湍变”(turbulent)这样的概念,管理世界永远处于一种动荡、混乱的状态。这个时代对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惟创新才是生存之路,商界精英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试验。这就是多年来彼得斯一直倡导的永恒管理革命的概念。
在《论创新》中,彼得斯便从许多细微之处指出商业世界的无穷变化:所有价值来自专业化服务,这是女性的世界,商海无小事等等。而在《创新圈》中,彼得斯说出“没有橡皮擦,企业无法生存”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认为组织不能策略性忘掉过去的成功史,很难有创新。
惊人之语+惊人之举=彼得斯
彼得斯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惊人之语,他总是用过于绝对但最简明扼要的语言,玩味着貌似艰深的管理话题。连彼得·德鲁克也惊叹“他(彼得斯)会使管理听起来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容易,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放在枕头下,然后一切都会完成。”
彼得斯提出“五人原则”:每十亿营收,幕僚人数不超过五人;“四大短命”:市场短命、组织短命、团队短命、产品短命。他认为企业营运,策略根本不重要,组织结构、系统、人员、策略的重要性比率为:55%、30%、15%、0%。
彼得斯的惊人之语还包括:距离已死;渐进主义是创新最糟糕的敌人,用“改进”的方法是无法突破创新的;破坏有理:摧毁组织,重新来过,比大幅改造要容易;没有橡皮擦,企业无法生存:请深思如何有组织地遗忘,策略性地健忘;人人都是米开朗基罗:把每个上班族都变成企业人,把每个工作都变成一项事业;女性当道,女性是第一大商机。
“讨厌鬼工作室”则是彼得斯的惊人之举。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知识员工大量涌现。这些员工个性张扬、不拘细节,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办公场所杂乱无章、随意而不守时、不好管理。在传统的管理者看来,这些人是十足的“讨厌鬼”。但在经济飞速增长的今天,这些讨厌鬼却是新时代企业的中坚,是新时代企业制胜的“法宝”。因此,彼得斯建议企业要建设一些这样的讨厌鬼营地,而知识型企业则应该就建立成这样的公司。
然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彼得斯也不是总那么狂妄,他也曾谦虚地说道:“我死后,希望在我的墓碑上刻有这样的字句:‘这里躺着的人没有任何自己的理论,他只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
这并不是故作姿态,作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的研究更关注企业运营层面具有实操性的基本元素,而非空洞的理论。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者而言,其管理思想或许比所谓的理论大师更有实践指导性。
欢迎光临 奇纳论坛 (http://kinasoft.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