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地赞美他人
赞美他人,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常常碰到的情况。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受到别人的赞美。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赏识,但是,我们之中认为周围的人充分理解自己言行的人并不多,而我们自己也很少评论那些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我们所喜欢的言行。这一点着实令人感动奇怪,因为表示赞赏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代价,而我们在赞美别人后自己得到的报偿却是多方面的。
人人都喜欢被赞美。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曾推出一条原则"给人一个好名声",让他们去达到它。他们宁愿做出惊人的努力,也不会使你失望。因为赞美是不会被人们拒绝的。我国清朝出现过一部《一笑》的书,里面记载了这样一则笑话: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一千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一千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一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持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你了。"
这只是一则笑话,但它却有深刻的寓意。其中除了那位说客的机智外,更包含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之辞的道理。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赞美他人能满足他们的自我。如果你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一个人的自我,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美国的一位学者这样提醒人们:努力去发现你能对别人加以夸奖的极小事情,寻找你与之交往的那些人的优点,那些你能够赞美的地方,要形成一种每天至少五次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习惯,这样,你与别人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和睦。
发现值得赞美之处
只要你愿意,您总是能够在别人身上找到某些值得称道的东西,也总是可能发现某些需要指责的东西。这取决于你寻找什么。一位心理学家曾成功地改变一位被认为"不可救药"的儿童,他的方法就是善于发现他值得赞美之处。
孩子的父亲说:"这是我见过独一无二的孩子,简直没有一点可爱的品质,没有一点。"于是,心理学家开始从孩子身上寻找某些他能给予赞许的东西。结果他发现这孩子喜欢雕刻,并且工艺很巧妙,而在家里他曾因在家具上雕刻而受到惩罚。心理学家便为他买来雕刻工具,还告诉他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同时赞美他:"你知道,你雕刻的东西比我所认识的任何一个儿童雕刻得都好。"不久,他又发现了这个孩子几件值得赞美的事情。一天,这个孩子使每一个人都大吃一惊:没有什么人要求他,他把自己的房子清扫一新。当心理学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我想你会喜欢。"
赞扬能够鼓励他人前进。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荣誉感和成就感是人的高层次的需要。一个人具有某些长处或取得了某些成就,他还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赞美的作用,就是承认他人的长处和成就的方式。当他的行为受到称赞,就会受到鼓舞,发挥更大的积极性,继续努力前进。
赞美他人还能沟通自己与他人的感情。特别是当你与他人产生隔阂时,关心对方,注意和肯定他人的长处,是消除这种隔阂最有效的方式。另外,对于自己不太亲近的人,恰到好处地给予赞美,也会使双方增加亲近感,建立更进一步的人际关系。赞美可以使人们的关系亲近。同时,赞美他人可以反过来激励自己。被人赞美的,肯定是一个人的长处。而在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差距,并促使自己努力赶上去。所以赞美他人,在鼓励他人进步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进步;这也许就是前面所说的赞美他人,我们自己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回报。
赞美他人的技巧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赞美他人作为一种沟通技巧,也不是随口说几句好听的恭维话就可奏效的。事实上,赞美他人也有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出口乱赞",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赞美他人首先必须真诚。每个人都珍视真心诚意,它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尺度。英国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卡斯利博士曾说过: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出于真诚而决定的。如果你与人交往不是真心诚意,那么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赞美他人也是如此,如果你的赞美不是出于真心,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怀疑你的意图。因为人性中有一个优点,就是"无功不受禄"。如果你毫无根据地赞美一个人,他不仅感到费解,还会莫名其妙,觉得你油嘴滑舌,有诡诈,想利用他,进而引起他对你的防范。所以在赞美他人时,为避免引起类似误会,你必须确认你所赞美的人"确有其事",并且要有充分的理由去赞美他。比如一位你所熟悉的美貌女士,你可以对她说:"你真美。"这样她可能会感激你对她的赞美;但如果你对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士说这句话,则可能会引起她的反感。同样,如此赞美你所熟识的女性,对方会很愉快地接受,而你如果用这种方式去赞美一位陌生的路人,对方一定会怀疑你心术不正,因为你与对方素不相识,对方觉得你没有理由去赞美她。
赞美他人还必须诚心,对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你必须是真心真意地佩服。虚情假意的赞美只能让人觉得你是在嘲笑或嫉妒他人。
越具体的赞美效果越好
赞美他人的第二个原则是必须具体。因为赞美时越具体明确,其有效性就越高。含糊其词的赞扬会引起混乱,并引起一些误会。空泛、含混的赞美因为没有明确的评价原因,常使人觉得不可接受,并怀疑你的辨别力和鉴赏力;而具体的赞美因是有所指的,会让人听起来觉得更加真诚友好。
西方有句俗话说:"每天早晨大夸你的朋友,还不如诅咒他。"培根也这样说过:"即使是好心的赞美,也必须恰如其分。"所谓恰如其分,就是要避免空泛、含混、夸大,而要具体、确切。但是我们赞扬别人时不一定非要是一件大事不可,而别人的一个很小的优点或长处,只要我们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赞美,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赞美一位证券经纪人买卖证券的能力,对他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甚至他很可能认为你仅仅是在奉承他,因为他作为一名证券经纪人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你称赞他在木炭上烘烤牛排的方法,他将喊著名字为你祝福。你因为对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赞美别人,人们会对你的赞美感到更加兴奋不已,其原因便是你记住了赞美他人必须具体的原则。所以当你要赞美一个人,如果确实从他身上找不出他的具体的优点和长处,你不妨转而赞美他的爱人、小孩,甚至是家具的摆法,只要是具体的就行。
"无意"的赞美
就是不是有意说给被赞美者听的赞美,这种赞美往往被人认为是出于内心,不带私人动机。《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有一次贾宝玉因为史湘云、薛宝钦劝他为官作宦、人仕从政,便对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她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碰巧黛玉这时刚好来到窗外,无意听见,使她"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结果宝黛俩互诉肺腑,感情大增。因为在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和自己三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赞美是很难得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的林黛玉恐怕还会说宝玉打趣她或想讨好她哩!
无意的赞美,虽然出自无心,但可以得到空前的成功。一位副刊编辑需要一篇连载小说,决定亲自去找一位并不怎么有名的作家,请他撰写这篇小说。
这位作家只住一间小房,编辑来访就坐在他的床沿。彼此谈好写作的细节,交稿的方式等问题后,编辑临走前在房门外大声说:"喂,老兄,这篇小说的事我全拜托你了!"说得那么大声,连作家的妻子和他的邻居都听到了。
没想到,一句无心之言,使这位作家写出最好的作品,因为编辑一句无意的赞美,极大地鼓励了作家。
把握赞美的频率
事实证明,在特定时间内,一个人赞美他人的次数,尤其是赞美同一个人的次数越多,其作用力也就越低。所以我们应该记住,人们需要赞美,但千万不要轻易赞美。如果你太频繁地赞美别人,别人对你的赞美就觉得无所谓了,甚至还会认为你是一个以虚誉钓人的献媚者。在这种情况下,你赞美别人一次,别人就会增加一份对你的警惕和反感。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赞美显得不断增加的人,并且对自始至终都赞美自己的人和由最初贬低自己逐渐发展到赞美的人,尤其喜欢后者。因为相对来说,前者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一个"和事化",而人们对后者所产生的印象是:说我不好,一定是经过考虑。分析的,可能有他一定的道理,从而认为对方可能更有判断力,进而更喜欢他。
所以赞美他人的第二大技巧也可以说成:慎重地给予赞美。
人际关系名言录
亲切的态度是联系社会的项链。 ——歌德
间接赞美比直接赞美更有效
所谓间接赞美就是借第三者的话来赞美对方,这样比直接赞美的效果往往要好得多。比如你见到某甲,你对他说:"前两天我和某乙谈起你,他对你推崇极了。"无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反正某甲绝对不会去调查是否属实的,但他对你的感激肯定会超乎你的想象,如果碰巧某乙又是某甲平素很敬重的人,那么他对你的感激就会更深。
间接赞美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当事人不在场时进行赞美,这种方式有时比当面赞美所起的作用更大。一般来说,背后的赞美都能传达到本人,这除了能起到赞美的激励作用外,更能让被赞美者感到你对他的赞美是诚挚的,因而更能增强赞美的效果。前文提到的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赞美,就是因为是在林黛玉不在场时进行的,所以林黛玉对他就更加信任、感激。
总之,赞美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是对他人尊敬的一种表现。恰当地赞美别人,会给人以舒适感,同时也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所以在沟通中,我们必须掌握赞美他人的技巧。
批评他人的技巧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在我们的沟通活动中,往往会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过错。一般来说,人都有自知之明。人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会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进行一些反思。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反思再深刻,总不如"旁观者"看得透彻。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及时地予以指正和批评,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在沟通中,既需要真诚的赞美,也需要中肯的批评。
有人以为,批评他人往往是"得罪"人的事,不是有"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说法吗?的确如此。但是,之所以如此,恐怕主要还是我们批评他人时缺乏技巧的原因。医学发展至今,许多"良药"已经包上糖衣,或经过蜜炙,早已"不苦口"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研究一下批评他人的技巧,变成"忠言不逆耳"呢?
批评他人作为一种技巧,到目前可以说还鲜为人知。说到批评这个词,人们就会很容易想到损人、让人丢面子。颐指气使等等。然而在沟通中,若要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在批评他人时绝不应有上述情况。要知道,我们批评人,真正目的并不是要把对方整垮,而是要帮助他成长。所以真正的批评,绝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而是要在维护对方自尊心的基础上,帮助他认识所犯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让对方更加正确地行事,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要尊重事实
批评他人通常是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批评他人一定要有意义,否则,对方会感到你在吹毛求疵。要记住,我们批评他人,并不是批评对方本人,而是批评他的错误的行动,因为你感兴趣的或对你影响最大的毕竟是他的活动而不是他本人。把你的批评指向他的活动,你实际上就能给他一个称赞,同时建立他的自我,让他知道你认为他的程度绝不致犯下这样的错误,并且你希望他做得更好。这之间对于他"不辜负"你的期望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比如你作为一名报纸编辑去印刷厂校清样,结果发现版面上一个标题字错了而校对人员没有发现,这时你应该对他进行批评,你可以说:"这个错字你没有校出来。"你也可以说:"你对工作太不负责了,这么大的错字你都没有校正。"很显然,后者是不易被对方接受的,因为你伤了他的自尊心,很可能导致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出更多的纸漏。
同时,批评人要尊重事实,有一就是一,有二就是二,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无限上纲。比如上述清样上的差错,可能是校对人员一时的疏忽,就不能上升到"工作责任心"的高度;也可能是校对人员校出后,组版人员疏忽而没有更正,这就要求我们在批评他人前,一定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不能捕风捉影、想当然尔。如果你的批评超出了事实范围,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就会严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使他感到在人格上受到了侮辱,这就会把对方推到你的对立面去,使问题变得不容易解决。
人际关系名言录
商人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德行中,平易近人是最重要的。所谓平易近人,并不很困难,只要常常考虑别人的立场,再决定自己的作用就可以了。 ——雷那特
批评要诚恳
批评他人是为了帮助对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积极把工作做好,而不是要制服别人或把别人一棍子打死,更不是为了拿别人出气或显示自己的威风,所以批评他人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关怀、爱护。诚心诚意的态度来对待他;而不要摆出一副很严肃或阴沉的面孔,郑重其事地用指责和强硬的口气说话,因为这样会造成紧张的气氛,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最好是和颜悦色而又诚挚恳切,这样才有利于达到心灵沟通、心理包容的目的。
诚恳的批评还表现在对对方客观的评价。一个人偶犯过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因此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这就不客观了。比如夸大对方所犯过失的事实,形容过分,甚至否定一个人的前途,这些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批评他人时,"不可救药"、"我算把你看透了"、"你是出窟的歪砖定了型"等语言是要避免的,另外,像:"你向来都……"、"老是"、"从来就没有"等字眼也会使对方认为你抱有成见、态度不诚恳,因而会产生对立情绪,这样自然就会削弱你批评的力度。
人际关系名言录
如果你手中只有铁锤,你会倾向把一切问题当作钉子。 ——马斯娄
以真诚的赞美作开头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犯了过失,并不等于他一无是处。所以在批评对方时,如果只提对方的短处不提他的长处,他就会感到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到委屈。比如一个人平时工作颇有成效,偶尔出了一次质量事故,如果批评他时只指责他导致的事故而不肯定他以前的成绩,他就会感到以前"白干了",从而产生抗拒心理。另外,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被批评的人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批评之前帮他打消这个顾虑,甚至让他觉得你认为他"功大于过",那么他就会主动放弃心理上的"抵抗",对你的批评也就更易于接受。事实证明,这种批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先讲自己的缺点和错处。
这是因为你讲出你的错误,能给对方这样的心理暗示,你和他一样是犯过过失的人,这就会激起他与你的"同类意识"。在此基础上你再去批评对方,他就不会有"损害面子"的顾虑了,因而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美国学者戴尔·卡内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讲述了他批评他的秘书的技巧:"数年前,我的侄女约瑟芬,离开她在堪萨城的家到纽约来充任我的秘书。她当时19岁,3年前由中学毕业,她的办事经验比年龄稍多一点,现在她已经成了一位完全合格的秘书。……当我要使约瑟芬注意一个错误的时候,我常说:’你做错了一件事,但天知道这事并不比我所做的许多错误还坏。你不是生来具有判断能力的,那是由经验而为;你比我在你的岁数时好多了。我自己曾经犯过许多愚鲁不智的错误,我有绝少的意图来批评你和任何人。但是,如果你如此如此做,你不是更聪明吗?’……"
如果批评的人开始先谦逊地承认他也犯过错误,然后再指责别人的过失,他将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含蓄地批评他人
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接受批评,主要原因便是怕触伤他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为此,我们在批评他人时,便可寻找一种不同于直接批评的方法,却能达到批评他人使其改正错误的方式。这种方式便是含蓄地批评他人。
讲究含蓄,首先忌讳的便是大发雷霆。有些人所犯的过失对我们可能是直接的伤害,作为批评者往往容易发怒。但是,发怒和批评不是一回事,。怒并不能解决问题。且大发雷霆会严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增加对方的抗拒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批评不应在公众场合进行,尤其是不要当着他所熟悉的人的面批评。否则,会使对方感到"面子"受到了伤害,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批评的效果。比如,你在客人面前批评你的丈夫,不论你说的是否在理,他都会感到在客人面前大大地丢了面子,甚至认为你是在通过羞辱他而达到你的自我满足。所以,含蓄的批评应该是在私下里进行的。另外,在批评的语气上也可以表现出含蓄。比如,要对方改正错误,用请求的语气说:"请你做一些修改好吗?"如果说:"你马上给我改正过来!"对方肯定不愿意接受。
唐代名相魏征以直言善谏闻名于世,而他在批评唐太宗时也很善用含蓄的方法。一次,有人送给唐太宗一只鸽子,唐太宗很高兴,就托在手臂上逗着玩。见魏征进来,怕他看见,赶紧揣到怀里。其实魏征早已看见了,只是故意不言明,奏事时有意慢条斯理,拖延时间。结果等魏征走了,鸽子也闷死在唐太宗怀里。这里,魏征就是用含蓄的方式批评了唐太宗"玩物丧志"的行为。
不要让批评成为负面力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批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失去激励的作用。有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以为自己占了理,批评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是低下的批评方法。有经验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是"见好就收",适可而止。
注意:批评别人时,每次只提及一点或两点,切勿"万箭齐发",让人难以招架。批评的问题大多会使对方难堪,批评的话更不宜反反复复,一经点明,对方已经听明白并表示考虑或有诚意接受,就不必再说下去了。如果只图"嘴巴快活",说个没完,势必适得其反。
要想一个人对一次已知的过失引起注意,一次批评也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要是再有第三次,那就成了唠叨了。总是把别人过去的过失拿出来唠叨个没完,对对方是一个很沉重的心理压力,对你自己来说也是愚不可及的。这样会加深对方与你的对立情绪。所以要记住:你所批评的他人的过失一旦得到纠正和解决,就永远把它忘掉。
批评他人时,切忌用讽刺、挖苦对方的言辞,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为这是一种轻视他人的态度,也是缺乏修养、没有沟通风度的表现。有经验的沟通者,在批评他人时,会采用上述各种技巧提出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但不会用讽刺、挖苦的言词和粗话等其他有辱对方人格的方式。
人际关系名言录
天下最该改变的人,是"别人"。 ——马克吐温
友好地结束批评
正面地批评他人,对方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压力。如果一次批评弄得"不欢而散",对方一定会增加精神负担,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抗情绪,为以后的工作或沟通带来障碍。所以,每次的批评都应尽量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会见结束时,可以对对方表示鼓励,提出充满感情的希望,让他对这次见面的回忆当成你对他的一次赞许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击,这样会帮助他打消顾虑,增强改正错误、做好工作的信心。比如分手时可以这样说:"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并报以微笑,而不以"今后不许再犯"作为警告。
不同的人由于经历、知识、性格等各种自身素质的不同,接受批评的能力和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在沟通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技巧。但这些技巧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不损对方的面子,不伤对方的自尊心。
读懂人心这一本书
有人说,如果能把人心像书一样拿在手上阅读的话,你就会以热情和自信的态度来面对芸芸众生。这话颇有道理。其实,人就像是一本书似的,如果能知道阅读的方法的话。
这种"阅读的方法"就是观察力,要能够"读"出你的沟通对象的心理,这样在你与对方的沟通中你才能更有自信心。
当然,"人心隔肚皮",要掌握"人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人都有隐蔽着的内在思想、动机等,这些都是人们不愿轻易示人的,但是,这些隐蔽的东西总会不自觉地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从而被人们觉察到。
一般来说,观察他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对方主要的特征是杞人忧天的消极型还是爽朗开明的积极型;二是归纳出围绕在这种特征上的其他种种特征,比如消极型的人往往有"为难"的表示;而一个爽朗开明的沟通对象,则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要说的话。
观察他人也有很多技巧,这一点在我国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中曾有过精辟的论述,现归纳于下。
·从对方的一言一行中考察他的为人和性格。
·观察一个人时,不能只听对方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行动。我们不能被对方漂亮的言辞所迷惑,只看其现象,而看不到他的本质。
·根据对方的好恶以及交友原则去观察他的为人,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观察他人的方法,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他所交结的朋友身上也可以看出他本人的性格特征。
·在与人沟通时,如果对方能真诚地对我们给予批评,这就说明他想要与你真正地交朋友,这也为我们观察他人和选择理想的交往对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观察一个人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轻信他人对他的评价,"众口铄金"的现象并不是不存在的。
人际关系名言录
书是别人辛苦完成而自己能简单吸收、并改善气质的最佳途径。 ——苏格拉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