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怎样使自己说的话更有分量

人微言轻,是一句流传经年的老话了。其中既有自轻自贱的托词意味,也有拙口笨舌的无奈慨叹。细细推敲便不难发现,世间的小人物,也并非都是出口无分量的。要想使自己的言语有分量,能够打动尊者贵者,自然牵涉到说话的态度、方式、时机和技巧。不少“小人物”都以自己卓尔不群的口才,说出过动听耐听的锦言妙语,剖析一下他们“言重”的取胜方式,于我辈“人微”者或许不无启迪意义吧!
    口出惊世骇俗言 不少小人物,总爱视“大言”为狂言的同义语,因此在尊者面前显得唯唯诺诺,毫无生气可言。其实,唯其人微,才不能唯尊者马首是瞻,才更需要独特的惊世骇俗之言,才能引人注目,令人洗耳恭听,最终使自己伴随妙语脱颖而出。唐代宰相李绅位尊名盛,他出使淮南时,一律不接见下人。小小书生张祜偏要结识一下这个大人物,他先写了名帖,署名“钓鳌客”。李绅一见这名帖顿生怒气,于是破例召见了他。为了给对方一顿羞辱,李绅故意问:“秀才既懂得钓鳌,那么用什么东西作钓竿呢?”张祜脱口便道:“用长虹!”李绅再问:“用什么作钓钩?”张祜大气张扬:“用新月!”李绅再问:“用什么作钓饵呢?”张祜大笑:“用我作钓饵,当然也就不难钓到大鳌啦!”听到这些话,他高兴地款待了这个口出狂言的书生,对饮聊天,不亦悦乎。显然,张祜能折服李绅这个大人物,用的正是大言惊骇之法,以磅礴气势给了对方强烈刺激,其才华才最终得到大人物的认可。
    傲语述志非凡响 大凡表述心迹,总少不了豪言壮语。如果只是一般地转述现成的豪语,小人之言更令人小觑。真正振聋发聩之语,大约总是一种心底激情之宣泄,一种颇有个性色彩的挥洒。抗日英雄鲁雨亭,年轻时同几个长辈一道赴宴。席间一长者问及他将来的打算,鲁雨亭率直地说:“各位长辈,不瞒你们说,晚辈立志与别人不同。别人都愿当大官、享清福,而我此生不愿作大官,只愿作大事!”一语既出,令长辈们震惊不已,倒吸冷气,从此更加看重他关心他了。若按中国人的习俗,晚辈之言总该谦让些吧,可鲁雨亭偏偏豪情傲语,以“大官”与“大事”对比,表明自己的志向,让长辈们对这小字辈刮目相看。一个人微者,要赢得尊者的重视,没有如此傲然之言,又怎能谈得上脱颖而出呢?
    峻言交锋卫自尊 即使尊卑上下之间,也难免有意见相左甚至唇舌交锋的时候。作为人微者,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掷地有声震慑对方?很多时候,低声下气委婉曲折是无用的;相反,利用一些严词峻语却常能令尊者怦然心动,心悦诚服,特别是在需要护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时候,此法更为有效。曹操的一个故交宗世朴看不起曹的品性。后来曹操官至司空,总揽朝政,一次他故意对自己手下的小人物宗世朴挑衅道:“你现在总可以答应与我相交了吧?”宗却不为所动,出语傲然:“松柏之志犹存。既然得罪了你不受重用,就更没想过高攀与升迁了!”这毫无媚气的铮铮之语,既令曹操惊讶,更令他折服。事后,曹操竟叫儿子向宗登门求教,其子恭敬地静伏于宗的床下,令人慨叹不已。宗世朴在对手前是人微者,他却以毫无委曲求全的凌厉之言,最终赢得了对手的折服,护卫了自身人格的尊严。由此可见,那“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般的峻语严词在特定场合下的分量与震慑力了。
    套语设陷点要害 人微者谋求言重,当然不只有“大江东去”的言语风格一途。有时候,“小桥流水”般的谑语戏言也能征服对方。我国援建B国一大型运动场遇到了停电的困扰,难以按期完工。工程队负责外事的黎晓女士便找到该国电力委员会经理高迪卡,谁知对方百般推诿。碰钉子后黎晓决定智取,她先设宴款待高迪卡,不断以外交辞令夸赞他“颇有才干”,感谢他对双方的“支持与合作卓有成效”。正当对方喜不自禁时,她话锋一转,以调侃的语调说:“高迪卡先生,您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我们如果不能按期完工,虽然经济上受损失,可是对你的影响恐怕更大了。贵国运动会不能如期召开,那么,你头上的乌纱帽没准也会被拿掉呢!”此言在软硬夹攻中点明了要害,立即引起对方的重视。高迪卡只得笑道:“不会误期的,不会。”工地上很快就恢复了供电。黎晓以区区小人物打动对方的,正是那先赞美后将军的套路,从而显示出话语的分量来,对方能不予以重视么?
    蘑菇游说自从容 饶舌,是平常谈话之大忌;然而,位卑者既要使自己的言谈打动贵者尊者,免不了要绕点弯子,打持久战,以激起对方的恻隐之心。巴普自办了一个剧场,却总无戏剧评论家前来光顾,他深知没人宣传就没有观众,于是大胆闯入《纽约时报》搬尊神了。巴普点名要见著名评论家艾金森,凑巧艾在伦敦访问,巴普干脆呆在报社不走:“我就等到艾金森先生回来!”艾的助手吉尔布无奈,只好询问其原因。巴普便大施游说之术,说他的演员如何优秀,观众如何热烈,最后摊牌:“我的观众大多是从未看过真正舞台剧的移民,如果贵报不写剧评介绍,那我就没经费继续演下去了!”吉尔布见其态度坚决,不由感动了,答应当晚就去看戏。谁知,露天剧场的演出到中场休息时,便遇上了滂沱大雨。巴普一见吉尔布躲雨欲走,立即又粘上他说:“我知道,你们剧评家通常是不会评论半场戏的。不过,我恳求你了,无论如何破一回例!”巴普一次次地游说,真诚也有,“无赖”也有,斯人斯言到底感动了上苍,几天后一篇半拉子戏的简评见报,巴普剧场也日渐红火起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剧场主,其言何以搬动了《纽约时报》这大尊神?那不正是步步紧逼、巧舌游说的结果吗?人微者言语的力量,正是在那步步紧逼软缠硬磨中展示出来的。当然,蘑菇游说须有分寸,只宜抽丝剥茧般地渐次逼近主题,否则也是徒劳无功的。
    巧言诡辩寓机锋 理直辞正之法,固然有光辉,然而,特定环境下利用矛盾的巧言诡辩,有时却更有醍醐灌顶的力量。对于人微者来说,更能显示出巧藏机锋之妙处。春秋时,一个叫直躬的人,告发父亲私下扣留了别人一只羊,按当时法律其父该判死刑。当判决下来后,直躬方才省悟,忙跑到官府去哭诉,说:“我作为臣民,不得已而检举父亲,是因为臣民必须维护法律,以向国君尽忠。可是作为人子,我不忍家父被诛,因此请求代父受戮,以尽人子之孝。”官吏见他说得在理,于是特许他替父从死刑。然而,到了刑场上,直躬又长叹大叫:“我真是太不幸了。我举奸不避亲,可说是至忠了;我甘愿代父受戮,可说是至孝了。可是,连我这样至忠至孝的人都被诛杀,那么,楚国人又有谁不该被杀掉呢?”刑场上的官吏一听,觉得在理,于是上报楚王。楚王听后亦大为感动,不仅免去直躬一死,还对其奖掖有加,从此直躬便声名大振了。直躬抓住事物矛盾的两面,左右开弓,其言之重,竟至撕开了法律的一个窟窿,可见巧言悖论中所蕴藏的力量之所在了。说到底,所谓机锋,不正是临场应变、妙语言重所激发的奇光异彩么?
    借机进言巧说服 人微者之言的说服力量,还跟把握说话的时机有关。火候到,说出的话自然贴切,引人重视。别以为只有趁对方愉悦时出言才有分量,不,抓住对方隐忍难发之机,坦诚直言,则是人微言重的别一番风光。中国第一位现代舞拓荒者裕容龄,年轻时随外交官父母迁居巴黎。囿于旧礼俗,她一直不敢进言学舞的愿望。一次日本公使夫人来做客,顺便问其母:“你家小姐怎不学跳舞呢?我们日本女孩都要学的。”裕母不便拒绝,顺水推舟道:“往后让学吧!”裕容龄趁机进言了:“好母亲,我今后就学日本舞跳给你看,好吗?”说罢便更上舞装跳起《鹤龟舞》,公使夫人夸赞不已,母亲亦只好认可。这里,裕容龄的进言成功,全在于那抓住时机的“将军”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