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主流经济学偶像的黄昏

 偶像总有黄昏。

  张维迎应该知道。

  主流经济学家应该知道。

  当一个社会重新定义其发展需求,当人们开始以幸福指数衡量改革成果,当大多数人的社会正义意识都在崛起的时候,那些“独立于大众的情绪”、懂经济且只懂经济的的经济学家的黄昏就开始降临了。

  作恶的是顾雏军,挨骂的是张维迎

  自郎咸平以一篇宏文拉开格林柯尔事件的大幕,到顾雏军落马而落幕,本不相干的大经济学家张维迎先是与同侪集体“失语”,后是“语言失禁”影射郎某人“无耻”,到后来顾某被抓借口“不熟”再次失语。一波而三折,几个月来,半路杀出来的张维迎居然成了整个事件的主角。

  事件伊始张维迎便一再表明其第三方立场,如今顾氏罹难则以“与顾雏军不熟”一句托辞来打发媒体。

  但不管张教授如何表白其清白的身家,大家看到的却是“你我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中国式好戏。众人因其莫名其妙地“失声”,怀疑其“失身”于利益集团,无不认为张先生是拿了资本家的卢布的干活。

  记得当年在校园里,初识(“不熟”之识)张维迎,得知其师乃诺贝尔奖得主,于是对他颇生了些“隔代”的敬意,仿佛他被诺贝尔大师附了体一般景仰有加。没想到如今他所要承受的责难居然也登峰造极达到了诺贝尔级别。

  以本人对学界公案有限的了解,因格林柯尔事件饱受批评的张维迎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中国知识分子所能遭遇的民间唾弃在他这里达到了巅峰。网上诸君的诛心之论若一一当面奉上,张大教授必然会如受了诸葛亮辱骂的王郎一般大叫一声,吐出斗深的血来。
 可以说,鲁迅骂所有的敌人的恶毒尖刻之语几乎都被抨击张维迎的网友用尽了。有激进的,或重拾张大教授当日影射郎咸平的“妓女心态”论回敬他,或斥其为“垄断了话语权的新型资本家的走狗”,或拿他的身份开涮以“叫兽”名之,或鄙夷其为人前后不一视之为“变色龙”;也有委婉的如是说,“张维迎先生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我曾很是尊重这个差不多同龄人,但他却忘了他受教育的很大的资源是那些手指甲黑呼呼的工、农百姓给的”,更有人为张某任职的北大发出哀叹。舆情滔滔不绝如洪水,不说是代表了民意,至起码体现了大部分的民意。

  网民甚是可爱,当日在网上力挺郎咸平,今日仍然不遗余力地鞭笞张维迎,坚持了这么久,实在难得。无人用黑金收买,也不属于哪个圈子,更非既得利益者,不会讲大道理,都是洒家的做派,大抵出于义愤罢了。只可惜,好命苦的张教授,为一个不相熟的人做了这么久的挡箭牌。

  从讲坛到神坛的主流经济学家

  就其个人履历来看,张维迎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堪以“理想”、“完美”等词况之。牛津大学博士,诺贝尔奖得主的门生,以校长助理之职主理北大改革,以商学院教授的身份在企业界呼风唤雨,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出入天子门下、为国献计献策。普天之下,享受这般荣耀的人,不多。

  近20年来,部分主流经济学家苦心经营、构筑了一条从讲坛到神坛的闻达之路。张维迎不过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以智囊角色向当局进言,以知识分子的角色主导舆情,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在社会公共领域里的影响远非那些欧美诺贝尔经济学家所能比拟。

  在西方,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也只在有限的领域里发挥作用。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教企业家如何经营公司的地方,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是不敢乱发言的。但中国经济主流经济学家就不一样。谈宏观经济的时候张维迎唱主角,企业管理的论坛上他也是常客,资本运营的峰会他是主讲,房地产发展论坛上也有他潇洒的身影。不只是张维迎,主流经济学家们大多如此。

  张教授一干人等虽然看似出现在一些毫不相干的领域,细思之下,其中并非毫无规则,套用一句广告语就是:“假如我不在学校,我就在和大老板们谈话;假如我不在和大老板们谈话,我就在去和他们谈话的路上”。

  主流经济学家的近几年的所作所为,尤其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之类的活动越来越多之后,越来越让民众失望。

  教育改革、医疗改革、股市改革、房地产改革,就在这帮把更多时间投入到为老板服务、更少时间深入民众做学术研究的主流经济家的思想挟持之下,实现了老子所谓“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现世循环。

  看看一些在国际金融机构任职的经济学家谈中国问题的文章,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些本身隶属于利益集团的学者都比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更有“人味”。

  这些主流经济学家,其言可上达天听,但凡事仅以经济化的思维论之,缺人文情怀,无民间关怀,甚而只从利益集团的立场出发,实乃国之大殇。

  和谐社会,主流经济学家意识失调

  此前,张维迎以其经济学家的本位主义主导以人文取胜的北京大学的改革路线,用养鸡专业户的思维办大学,主流经济学家人文智慧之欠缺已经开始让大众及学界心生失望之情。

  如今,一个唐吉柯德式的经济学教授郎咸平,一个善使资本乾坤大挪移的江湖汉子顾雏军,一正一邪式的对弈,居然让张维迎进入了众人鄙夷的行列。普天之下的知识分子,如今能象张维迎享受这般“骂名”的,不多。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张维迎有着“变色龙”嫌疑的行为让大众对经济学家这个群体的信心跌至最低点,贬张的言论中也不乏将所有经济学家一棍子打死的。

  郎咸平对顾雏军等人批判之决绝,部分主流经济学家在此过程中的猥琐,让人不得不对当下中国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环境产生怀疑:若无郎咸平这种强势的外来话语,不知中国经济学的铁屋子还要被主流经济学家们冠冕堂皇地把持多久?多年来很少有非主流的人物可以浮出水面,这也让我们在外面的人看到了这些言必称欧美的精英们骨子里有多陈腐、保守与专制。
 主流经济学家之让人失望,不在于其学术,而在于其在顾雏军等玩家利用资本手段将国有资产转移到自家腰包时所持立场。知识分子不去象郎咸平一样指出改革中的弊端,其行径就如监理单位对房地产商的劣质工程保持沉默,这是极其简单的道理。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出尽风头的主流经济学家在顾雏军事件的表现如此不如人意,有些学者的一些言论更是“睁眼说瞎话”,对国退民进过程中所产生的民生疾苦竟然视若无睹、冷漠如斯,让人为之扼腕。

  当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大言不惭地发表高论时,想想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命运吧。在李昌平、陈桂棣等人长期生活于民间的人以最朴素的语言说出最简单的真相时,食君俸禄的主流经济学家难道对资本盛宴下百姓倒悬的景象毫无感觉?

  对社会公正与正义缺乏最基本的考量,这就是今日的主流经济学。

  自古礼失求诸野,思想源于民间。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财,一屁股坐在大老板堆中,成天与既得利益者论道,主流经济学家能为大众设计出什么样的改革道路?

  主流经济学家们是中国开始走向商业化道路的初始阶段真正的时代偶像。在经济转型时期,在一小部分先富起来的过程中,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自然发挥了不可或缺也不可否认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演进,其中的一部分与利益集团达成学术与资本的共谋,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今,整个中国面临再次转型,创建一个以和谐为宗旨的社会,象张维迎这样人文意识稀薄的经济学家,显然缺乏一种与时俱进的智慧——他们的思维已经很难从资本为王的崇拜中走出来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