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真正沁入骨髓的企业文化,关键何在?持久实现人性化管理,要害何在?当一种文化终于落地开花之后,谁来捍卫?《笑着离开惠普》从感性与理性两方面相得益彰,令你折服,引你思索……
几年来,知名外企的离职经理人提笔著书并不鲜见。
但惟有这一本,令我震撼。
虽然我与作者高建华是熟识的老朋友,也了解他作为惠普元老对“惠普之道”的真挚感情,但当我捧读此书时,却仍然不得不这样感慨。
文化贵在于“信”!
我用震撼这个词,绝非耸人听闻。在现实里,一个组织的文化,如果能从行为层面基本杜绝员工做“大坏事”,已属难能可贵。但能像“惠普之道”这样如此感性同时又如此理性地沁入一个下属分支机构员工的骨髓,乃至烙印一生、留恋一生,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这里提一个生活细节可堪佐证,那就是高建华的电子信箱。当我们普通人一般在@前面都是罗列拼音和数字时,他却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了“-hp”。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也不能从中获得什么利益,但是我相信所有朋友都能理解:如果一个组织,能做到让员工离职之后,还能把组织的名称自觉自愿地长久设置在自己的信箱地址里,和自己的名字一起相生相伴,那这个组织该是多么伟大!这个组织的领导人该是多么幸福!
不止如此,我采访过高建华几次,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他回忆起老惠普的气氛时,脸上那种如数家珍的兴奋,那种无限留恋的真挚,以及……那种时过境迁的遗憾,甚至几分愤懑……而每当他提到两位老创业者,不夸张地说,我会有一种错觉,好像他在回忆自己的父亲。
那么,是什么能使一名中国员工如此发自内心地推崇源自美国的“惠普之道”?要探讨这个答案,我想首先提出一个命题:天下最难得的一个字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是“度”。有道理,但我不能苟同。因为它只是最“难”的,但不是最“难得”的。 |